文明润人心“两创”有声又有色
体会扎染、制造胸针、学习剪纸、演奏古琴……连日来,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大街举办了五光十色的文明“两创”活动,居民在学习技艺的一起,深入领会中华优秀前史传统文明的魅力,日子可谓是有“声”有“色”。
活动伊始,工作人员向居民发放了资料:抱枕套、抱枕芯、小方巾,素白的抱枕套引起了我们对扎染的爱好。随后,在教师的辅导下,我们开端做创造,折叠、捆扎、晕染,我们充沛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,将布料变成了美丽的画作。“你的这个也太美丽了,像冬季的窗花!”拿着美丽的著作,我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,幸福感由“染”而生。
近来,海大麦岛社区联合汇泉社工中心在海大浮山家乡小区展开“年月鎏金·以爱之名”手作非遗螺钿胸针活动。
活动中,工作人员首先向居民介绍了螺钿工艺的前史演化、制造技艺和操作过程。随后,我们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,精心调配色彩,将一片片细微的螺钿片镶嵌在底模上,打造归于本身个人的鎏金配饰。
看着手中的著作“化茧成蝶”,彰显出非遗美学的悠悠风味,我们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态。“年轻时就喜爱各种美丽的首饰,一眨眼孩子都成家了,这枚胸针就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吧。”社区居民李女士说。
5月14日,泰都社区展开“探寻非遗文明美传承中华文明情”剪纸活动,约请82岁的剪纸演员刘俊昌现场教育。
“按对角线半数,剪出一张正方形的纸,将对角线向中心揉捏,变成三角形……”活动现场,刘俊昌耐性辅导我们,具体解说每一个过程。我们从开始的蠢笨到逐步娴熟,手中的一张张红纸在裁剪后变成了绘声绘色的图画,一幅幅精巧的剪纸著作栩栩如生。
京剧课上,我们操练了《红灯记》选段。教师于富军从唱腔、腔调、发音等方面为学员们进行了逐个辅导。我们跟随着教师的节奏,认真地操练着,每一个音符、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我们的热心和尽力。
以琴为媒,因琴而聚。古琴课上,我们在教师曲燕的带领下,聚精会神地演奏了经典曲目《沧海一声笑》和《明月何时有》,并认真学习了新曲目《长想念》,动听的琴声在社区活动室里久久回旋。(本网记者)